您现在的位置:
多地推进“取消公摊”,按套内面积计价成趋势
来源: | 三和智汇产业园 | 2024-12-19 | 29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1217日,河北张家口市发布政策,鼓励推行现房销售,并逐步推进取消公摊。就在一周前,湖南衡阳市也明确宣布,自202511日起,商品房销售将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。业内人士指出,衡阳成为继重庆之后,全国第二个明确取消公摊的城市。这一系列政策表明,取消公摊已逐渐成为趋势,并在多个城市落地实施。

近年来,关于公摊面积过大的批评屡见不鲜。公摊比例高、得房率低,严重影响购房者权益。例如,有购房者购买110平方米的房子,却发现套内面积仅有60多平方米;更有甚者,购房时承诺的31%公摊面积,交房时却变成了46%。这种不透明的操作空间不仅损害了购房者知情权,还扰乱了市场秩序,削弱了消费者的购房意愿。
事实上,早在2019年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布了《住宅项目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,明确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。近两年,这一趋势明显加快。今年以来,包括广东肇庆、湖南湘潭在内的多个城市,已要求房企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。此外,浙江杭州也出台了相关规定,例如封闭式阳台只计入一半面积,开放式风雨连廊不计容等,旨在提升得房率。
取消公摊的推行还得益于各地建筑设计规则的逐步松绑。例如,广州、长沙、佛山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,通过放宽阳台尺寸限制、鼓励露台设计、支持空中绿化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等措施,提升住宅项目得房率,从而让零公摊逐渐成为现实。
公摊面积这一概念并非我国首创,类似制度起源于欧美国家。专家分析,按套内面积计价有助于增强购房者信心,释放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,加速房地产市场回暖。张家口、衡阳的政策,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样本。在新的房地产工作基调下,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城市跟进,为购房者带来更高品质、更透明的居住体验。